2016年12月4日 星期日

美元指數介紹

美元指數(US Dollar Index,USDX)是通過平均美元與六種主要貨幣衡量得出的。
六種貨幣分別是歐元(EUR)英鎊(GBP)日元(JPY)加拿大元(CAD)瑞士法郎(CHF)瑞典克朗(SEK)
參照1973年3月六種貨幣對美元匯率變化的幾何平均加權值來計算的,以100.00為基準。
目前這六種貨幣的比重分別是歐元57.6%,日元13.6%,英鎊11.9%,加元9.1%,瑞典克朗4.2%,瑞士法郎3.6%。各貨幣的比重以使用該貨幣的國家與美國的貿易量決定。

1973年3月則是貨幣史上的一個重要時刻。
從1944年布列敦森林會議(Bretton Woods Conference)之後,全球匯率體系是各國貨幣固定它與美元的匯率(皆控制在1%的增減之內),而且美國政府以每35塊美金保證可以兌換一盎司的黃金。
但在1971年尼克森總統開始讓美金貶值,並且取消35塊美金換一盎司黃金的規則,為因應這樣的變化,G10十國集團簽署Smithsonian Agreement。
1973年3月各主要貨幣間的匯率開始自由浮動。
美元指數同時亦代表著,1973年開始浮動匯率以來,美元對主要貨幣間的匯率變化歷史。

為何選用這六種主要貨幣呢?
因為美國主要的貿易夥伴就是這六大國家,而這六個國家的貨幣同時也在外匯市場被廣泛交易。
美元指數顯示的是美元的綜合值。一種衡量各種貨幣強弱的指標。

美元指數的計算公式是:
美元指數(USDX) = 50.14348112*EURUSD^(-0.576)*USDJPY^(0.136)*GBPUSD^(-0.119)*USDCAD^(0.091)*USDSEK^(0.042)*USDCHF^(0.036)

影響美元指數的主要因素:
1、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在一般情況下,美國利率下跌,美元的走勢就疲軟;美國利率上升,美元走勢偏好。

從美國國庫券(特別是長期國庫券)的價格變化動向,可以探尋出美國利率的動向,因而可以對預測美元走勢有所幫助。
如果投資者認為美國通貨膨脹受到了控制,那麼在現有國庫券利息收益的吸引下,尤其是短期國庫券,便會受到投資者青睞,債券價格上揚。
反之,如果投資者認為通貨膨脹將會加劇或惡化,那麼利率就可能上升以抑制通貨膨脹,債券的價格便會下跌。美元的走勢,受利率因素的影響很大。

2、商品價格國際商品市場上商品大多以美元計價,所以商品價格與美元指數成較為明顯的負相關。選取具有代表性的CRB指數來與美元指數疊加,來形象的觀察美元指數與商品價格指數之間的關係。

CRB指數是由美國商品調查局(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依據世界市場上22種基本的經濟敏感商品價格編制的一種期貨價格指數,通常簡稱為CRB指數。
CRB期貨指數反映的是17種商品的價格,是用算術平均與幾何平均的方法計算,它不只是17種商品沒有加權的價格平均數,同時也收入了每種商品在不同時間的價格平均數。
CRB指數是一種較好反映通貨膨脹的指標,它與通貨膨脹指數在同一個方向波動,與債券收益率在同一方向上波動。可以說,CRB指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經濟發展的趨勢,與經濟波動同樣也具有較強的趨同性。

3、歐元匯率美元指數根本上來講還是一系列匯率的一個加權指數,所以最終還是反映到美國與其主要貿易貨幣的自由兌換貨幣的強弱上。

在美元指數構成的一攬子貨幣上,歐元是權重最重的一個貨幣,歐元的走勢自然也成為與美元指數的重要影響因素。
下圖是美元指數與歐元匯率的一個相對疊加圖 ,從圖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歐元匯率和美元指數成非常強的負相關。這也驗證了歐元匯率在美元指數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我們可以很容易的推測,歐元匯率的強弱很可能成為美元強弱的反向指標。近期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金融動盪對歐元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歐元區經濟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反而較美國提前步入衰退,這也成為投資者看空歐元從而促使美元飆升的一個重要因素。

美元指數的影響:
USDX是綜合反映美元在國際外匯市場的匯率情況的指標,用來衡量美元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變化程度。它通過計算美元和對選定的一攬子貨幣的綜合變化率,來衡量美元的強弱程度,從而間接反映美國的出口競爭能力和進口成本的變動情況。

美元指數上漲,說明美元與其他貨幣的的比價上漲也就是說美元升值,那麼國際上主要的商品都是以美元計價,那麼所對應的商品價格應該下跌的。美元升值對國家的整個經濟有好處,提升本國貨幣的價值,增加夠買力。但對一些行業也有有衝擊的,比如說,進出口行業,貨幣升值會降低出口商品的價格,因此對一些公司的出口商品有影響。若美指下跌,則相反。
USDX期貨的計算原則是以全球各主要國家與美國之間的貿易結算量為基礎,以加權的方式計算出美元的整體強弱程度,並以100點為強弱分界線。在1999年1月1日歐元推出後,這個期貨合約的標的物進行了調整,從10個國家減少為6個國家,歐元也一躍成為了最重要、權重最大的貨幣,其所占權重達到57.6%,因此,歐元的波動對USDX的強弱影響最大。


美元指數的產生背景:
1944年,經過激烈的爭論後英美兩國達成共識,美國於當年5月邀請參加籌建聯合國的44國政府代表在美國佈雷頓森林舉行的會議,簽訂了《佈雷頓森林協定》,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潰後的第二個國際貨幣體系——佈雷頓森林體系。這一體系的核心是“雙掛鉤”制度,即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處於中心地位,起世界貨幣的作用,而美國則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實際是一種新的金匯兌本位制,在佈雷頓貨幣體制中,黃金在流通和在國際儲備方面的作用都有所降低,而美元成為這一體系中的主角。但因為黃金是穩定這一貨幣體系的最後屏障,所以黃金的價格及流動仍受到較嚴格的控制,各國禁止居民自由買賣黃金,這導致市場機制難以有效地發揮作用。

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是否能順利運轉與美元的信譽和地位密切相關。到20世紀60~70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財政赤字巨大,國際收入情況惡化,美元的信譽受到極大的衝擊,爆發了多次美元危機。大量資本出逃,各國紛紛拋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搶購黃金,使美國黃金儲備急劇減少,倫敦金價暴漲。

20世紀60年代後期,美國進一步擴大了侵越戰爭,國際收支進一步惡化,美元危機再度爆發。美國再也沒有維持黃金官價的能力,經與黃金總庫(Gold Pool)成員協商後,宣佈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價向市場供應黃金,市場金價自由浮動,但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仍按官價結算,從此開始了市價和官價並存的黃金雙價制階段。但雙價制也僅維持了三年的時間。歐洲國家採取了“請君入瓮”的策略,既然美國拒不提高黃金價格,讓美元貶值,它們就以手中的美元兌換美國的儲備黃金。

當1971年8月傳出法國等西歐國家要以美元大量兌換黃金的消息後,美國於1971年8月15日不得不宣佈停止履行對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以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1971年12月以《史密森協定》為標誌,美元對黃金貶值,同時美聯儲拒絕向國外中央銀行出售黃金。至此,美元與黃金掛鉤的體制名存實亡。1973年3月因美元貶值,再次引發了歐洲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西歐和日本外匯市場不得不關閉了17天。經過磋商,最後達成協議,西方國家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至此,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完全崩潰。

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浮動匯率制取代了固定匯率制。從此,外匯交易進入市場化階段,進而外匯市場發展成為全球最大而且最活躍的金融市場,也是當今世界上流動性最強的市場。美元是當今所有貨幣中最強的強勢貨幣,各國的外匯儲備中最主要的外匯是美元,在國際市場上,絕大多數商品是以美元標價的。因此,美元的動向和漲跌是所有交易者最關心的事項。這時就需要一個反映美元在外匯市場上整體強弱的指標,即美元指數。

美元指數並非來自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或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而是出自紐約棉花交易所(NYCE)。紐約棉花交易所建立於1870年,初期由一群棉花商人及中介商組成,是紐約最古老的商品交易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棉花期貨與期權交易所。在1985年,紐約棉花交易所成立了金融部門,正式進軍全球金融商品市場,首先推出的便是美元指數期貨。1986年,又推出了美元指數期貨期權。儘管比外匯期貨晚出現13年,但由於迎合了市場需要,獲得了成功,並使美元指數成為市場人士十分關註的一個重要經濟指標。

有些報導指出,美元升值,債劵就要貶值了。
其實兩者並無直接關聯。美元跟債劵是因為利率才有關聯性。

補充:EURUSD代表的是一歐元可以換幾美元,而USDEUR則是一美元可以換幾歐元的意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