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

矩陣式存股法:打造A級股組合,績效勝大盤!


價值投資之父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在《智慧型股票投資人》這本必讀經典中,把投資人分成「防禦型」和「積極型」2種,差別就是「能花在投資方面的時間多寡」!現代上班族大多數工作繁忙,如果你1週只能勉強擠出4到5個小時做投資,那麼你應該做個防禦型投資人。
我的「矩陣式存股法」就是台股版本的防禦型投資,它是為了克服時間不夠、資金不足、投資知識不足這3個困難而提出來的解決方案,同時又有機會創造比元大台灣50更高的報酬率。這個方法有3個重點:
1.長期持有好公司。
2.分散投資。
3.要有安全邊際。
利用ROE、自由現金流  構成獲利能力矩陣評等
投資成功的祕訣就是買入好公司,而我們評估公司好壞的基本工具就是「獲利能力矩陣」

獲利能力矩陣以「股東權益報酬率」和「自由現金流」兩者為主要參數, 用這兩者的高低將公司評等為:A級、B1級、B2級、C級、C1級、C2級、D級,合計7個等級
在這7個等級裡,A級是我們主要投資標的,B1級到B2級則是次要納入投資組合的標的,C級以下則完全不考慮買入。考慮到營運的穩定性,我們以「5年都是A級」為優先考量,5年都是C級以下的優先排除。
舉例來講, 從2 0 1 1 年到2015年,川湖(2059)5年來都是A級,遠百(2903)5年來都在C級以下(詳見圖1),因此川湖列入投資組合,遠百則不予考慮。

分散個別公司風險  應布局10~20檔A級股
葛拉漢認為,防禦型投資人要分散10檔到30檔左右的公司,才能徹底做好分散個別公司所面臨的風險。矩陣式存股法也遵從這個原則,不過我認為一般人分散10∼20檔即可。分散的程度和資金大小規模有關,資金愈大,分散投資的檔數愈多,資金愈小則分散檔數愈少;在使用這套存股法時,建議最少分散10檔;如果資金不足以購買整股,可以用零股來分散買入。
理想的狀況是,一個投資組合最好有10檔5年都維持A級的標的,更理想的狀況是有20檔5年A級的標的,因為這樣可以在降低風險的狀況下提高報酬率。買A級好公司,本身就能降低風險,而所有A級好公司裡面,有些公司會表現得更好,這類公司我稱之為「超級績效股」,超級績效股能讓整體報酬率更加亮眼。
如果你要分散到30檔個股也可以,但是要找到30檔5年都是A級的公司不容易。退而求其次,如果5年裡面有1年是B1或者B2也可以接受,例如巨大(9921)在2012年是B1等級,僅僅是當年自由現金流量較差,這種狀況是可以被允許的,隔年之後就恢復正常了。

也可找由C級升級到A級,或B2升級到A級的公司也很好,因為升級就代表營運績效好轉,報酬率當然會提高。
最有成長力道的公司是從C級升級到A級,只要一間公司從C級提升到A級,股價就會有明顯的漲幅。但為了避免成長力道是曇花一現,我們設定升級之後,至少要連續2年是A級,才能納入投資組合中。
沒有永遠是A級的公司  持股降至C級應果斷停損
矩陣式存股用的評等方式很簡單, 所以可能會有一些缺點,就是我們不知道這些A級或B級的公司,未來會不會掉到C級?而天底下沒有永遠是A級的公司,如果你的持股掉到C級,這時候就要賣出停損。
例如合成橡膠大廠台橡(2103)2011年是B1級、2012年是A級,但是2013年之後都掉到C1等級,因此當我們在2014年3月底、4月初,看到2013年年報發現降級時,就要賣掉它停損。

高爾夫球桿頭代工廠大田(8924)過去也被認為是良好的存股標的,在2005年到2008年都是A級,但金融海嘯之後掉到C1等級,直到2015年都不曾提升到A級。如果你一直套牢在它身上,並期待它營運好轉,很可能會讓你期望落空。

很多人捨不得停損持股,雖然停損C級股會虧錢,但是其他A級股和B級股帶來的獲利和現金股利(股息),可以抵銷掉不良公司的影響;同時,套牢在C級股票上面的資金也因此釋放出來,可以將這些錢轉投入到其他A級股,有助於整體報酬率的提升。
好股票也不能買貴  等股價在相對低點才買
矩陣式存股也是價值投資法的一種,價值投資的最高指導原則之一,就是「要有安全邊際」,那我們要怎樣讓持股有安全邊際呢?大抵有3種做法:
1.被動等待年度低點統計大盤每年高低點當作參考數字。
2.被動等待個股的歷史本益比低點找出各A級股的歷史本益比低點當作切入點。
3. 使用「平均成本法」和「現金股息」來加碼:透過低檔和股息加碼來提升報酬率。
為了驗證和研究矩陣式存股法,我從資料庫撈出許多樣本來研究, 擷取的資料時間點是2006年到2010年。擷取的條件很寬鬆,只要2006和2007年還有2010年這3年是A級即可,並且排除2008和2009年這兩年因為金融海嘯而表現過差的情況。之後把2006∼2010年這5年內盡可能都是A級的公司優先找出來,最後樣本數目是88家。
我還找出一些過去普遍被認為是存股標的,但是後續卻表現不佳的公司,因此本書統計的標的超過160家以上,藉此研究矩陣存股可能遇到的問題障礙和解決的方法。
當你學會這套矩陣式存股法, 你就不再是一個「一無所知」的投資人,至少是一個「略有所知」的投資人。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建議: 「如果你對股票略有所知,也有能力理解公司的財務數字,還能把資金配置到5到10檔擁有長期競爭優勢且股價合理的公司股票,那麼傳統的分散投資法,對你根本就毫無意義。」
矩陣式存股法符合上述巴菲特說的概念, 你只要能理解「獲利能力矩陣」的意義,並且把資金配置到A級股這些有競爭優勢的好公司,那麼你就不需要使用傳統的指數型投資法。矩陣式存股法就像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高績效投資組合,唯一不一樣的就是,在你做這個投資的過程中,你的投資知識會不斷的隨著經驗提升,讓自己的知識和資產同時產生複利效果,打造自己個人投資生涯中的護城河!
學到了,就是你的,誰也搶不走。(本文摘自第1篇)
博客來:《雷浩斯教你 矩陣式存股法年賺18%》
隨書附贈:
免費矩陣等級分析EXCEL檔隨書下載!
6檔精選個股分析範例!
涵蓋七大產業、64檔矩陣股簡表!


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

海龜傳奇・海龜投資法則

Richard Dennis的傳奇在於,在期貨市場透過400美元賺到2億的神話。
基本上Dennis屬於無師自通,所有的經驗和知識都是在實踐中從市場學來的。
一般人賺了錢後欣喜若狂,賠了錢後心灰意冷,很少用心去想為什麼賺,為什麼賠。
但是Dennis在賠錢後總是認真反思,找出錯誤所在,下次爭取不再犯。
賺錢時則冷靜思考對在哪裡,同樣的方法如何用到其他市場上。
這樣日積月累下來,自然形成自己一套獨特的做單方法:
◎追隨趨勢
◎技術分析
◎反市場心理
◎風險控制

在1983年的冬天,Dennis跟朋友的賭注『交易本身是否真的可以傳授』!
他將他的交易系統傳給了13個學員,透過這套系統,五年後這群學員賺進了一億七千五百萬美元,這些學員的堅忍穩重及默默賺錢個性,就像他在亞洲旅遊時看到的『海龜』———這就是『海龜系統』的由來。
時間過了二十多年,隨著海龜成員一一曝光,近幾年有記者實際採訪他們近況,,海龜們依然活躍在華爾街。

Richard Dennis的交易規則:
1️⃣沒有一位交易員能單靠運氣而獲得成功。
2️⃣千萬不要以為市場以前不曾出現過的行情,以後就不會出現!
3️⃣假如你只有一種交易策略,或是只有你一個人做決定,你絕對無法管理一筆龐大的資金;
但是你如果擁有多種交易策略,或是有一批人幫你做決定,管理幾十億美元的資金根本不成問題。
4️⃣每筆交易都應該設定停損點,這是即時逃命唯一的方法‼️
5️⃣不論你使用何種方法從事交易,這些方法都必須保證你能【順勢】而行❗️
6️⃣在電腦交易系統日益普遍的情況下,技術面的力量已經凌駕在基本面之上!
7️⃣對交易新手的忠告,從事每筆交易時,都必須有最壞的心理準備!
因此應該從小量經營開始,並且應該學會從錯誤中吸取經驗。
不要斤斤計較每天行情的漲跌,應該多注意交易決策的方向‼️
不應對每筆交易的成敗患得患失,整天環繞在失敗的困擾中,那會把你帶入更恐懼的漩渦,然後做出更不理性的動作❗️
8️⃣在決定操作決策時,必須儘量避免參雜個人的情感在裡面!
9️⃣你最不想檢討的交易-----失敗的交易------其實正是你最應該檢討的‼️

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高盛教你做非農:你知道應該在什麼時候買什麼貨幣嗎?

一個月一度的非農大戲將於本週五(4月7日)再度華麗亮相,高盛集團在4月2日發出一份報告,是有關於當美國就業數據公佈之後,美元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走勢。根據高盛的報告,非農的交易時間雖然很短暫,但是根據數據的不同情況,投資者還是有二次交易的機會。
首先明確一點:非農的主要市場波動還是很短暫的
高盛表示,非農行情主要是數據公佈前15分鐘以及數據公佈後2小時,總的來說,非農公佈之後的主要市場波動還是比較短暫的,多數都會發生在五分鐘以內,不過有兩個貨幣會延續至90分鐘之後
G10貨幣多數都會在非農以及小時工資公佈後最初的幾分鐘有動靜,我們辨識出了一些反應比較緩慢的貨幣,比如說澳元和紐元,這兩個貨幣不僅僅是在數據公佈之後的5分鐘內有反應,時間還會進一步延長至90分鐘之後,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英鎊和瑞郎身上。
高盛表示,根據這個不同,就能製定出更為明確的交易策略
重中之重:非農人數以及小時工資
高盛表示,就業數據仍然是對美國利率政策以及美元來說最關鍵的數據,而相比失業率,就業人數和小時工資顯得更為重要一些,把握美元的走勢主要還是看著兩個數據。
兩個數據都屬於就業數據,市場的總體反應還是很一致的,但是也會有一些細微的差別,就有一些不一樣的策略。當非農出人意料之時,高盛表示:
如果非農人數表現出人意料,那麼24小時之內,美元兌G10貨幣貿易加權指數貨幣會上漲大約0.3%,美元兌各個貨幣會上漲大約0.2%-0.5%不等。
80%的波動都會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發生。美元兌G10貨幣貿易加權指數在數據公佈前15分鐘至公佈後5分鐘這個範圍內會上漲大約0.24%。
非農人數向好的時候,澳元和紐元就會存在非常好的交易機會,因為在最初5分鐘的上漲之後,美元兌澳元和紐元還有進一步的上漲空間,也就是說投資者有二次交易的機會:
美元兌澳元和紐元在數據公佈後的5分鐘分別會上漲0.20%和0.29%,隨後在95-100分鐘之內會分別在上漲0.07%和0.11%。美元兌英鎊和瑞郎也會有類似的情況發生,不過上漲都不如兌澳元和紐元來的強勁。
當小時工資出人意料之時,美元的漲勢就會更持久一些,高盛稱:
除了就業人數之後,小時工資也是關鍵的數據之一,會出現和非農人數公佈之後相類似的走勢。如果數據向好,美元兌G10貨幣貿易加權指數在數據公佈後24小時內上漲大約0.19%,美元兌各個貨幣上漲在大約0.1%-0.25%之間。數據公佈後的幾分鐘內走勢也相對明顯。
不過不一樣的是接下來的走勢,當薪資數據向好之時,美元兌G10貨幣的漲勢會更持久一些。也就是說,在最初五分鐘的上漲之後,美元兌G10所有貨幣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內有望繼續上漲。
但在這種情況下,美元兌澳元和紐元就不會在95-100分鐘的時候出現進一步的特殊上漲了。
加元穩定
高盛還表示,在G10貨幣兌之中,投資者要注意一下加元,因為加元在G10貨幣中波動基本都是排倒數的,這可能和加拿大的數據有關:
在美國公佈就業數據的同時,加拿大也會公佈就業數據,如果數據都向好的話,會抵消來自美國數據的影響,因此美加的變動係數是最低的
換言之,可能交易加美並不是非農之時的合適策略。